日前參加「2011陽光、綠能、樂活海洋季」活動,在荒野保護協會的攤位看了幾部海洋紀錄片,時有所感

台灣的民眾普遍不知道海鮮文化的問題,像屏東縣東港鎮的鮪魚季、花蓮縣的曼波魚季,今年的東港鎮的黑鮪魚創下歷年來漁獲量最低的紀錄。國際的漁業捕獲使魚類數量下降,大賣場大量進口海鮮,更讓台灣成為國際漁業資源衰退的間接幫兇。我們應該選擇對的海鮮,讓大家一起守護海洋資源。

永續海鮮五四三原則
 
購買海鮮,請先明瞭三件事: 
一、所有海洋漁業所捕撈的海鮮都是「野生動物」; 
二、海洋資源已經面臨危機; 
三、把握今天的選擇,決定海洋生物的未來。 

選擇海鮮,四大方向: 
一、選擇量多、成熟期短,容易捕撈且有漁業管理的海鮮,例如鎖管秋刀魚南極蝦(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南極蝦已不推薦==>請參考http://www.epochtimes.com/b5/11/4/12/n3225654.htm); 
二、選擇濾食性或草食性的養殖魚種,且管理良好的養殖海鮮,例如牡蠣、文蛤、虱目魚、吳郭魚等(但仍需視產地有無受污染); 
  (1)肉食性養殖漁業〈如石斑、海鱺〉需耗費大量海洋資源,以原本可食用的食物網底層魚種做成魚粉,或誤捕的下雜魚來餵養,不但不符經濟效益,且會變相加遽對許多魚類資源的破壞。 
  (2)管理不良的養殖場所,可能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例如:超抽地下水、污染海域、造成外來入侵種、及品系混雜等問題。 
  (3)避免選擇由野外捕抓魚苗的養殖漁業,例如鰻魚。最佳的養殖方式是採用『完全養殖』即成魚和幼魚均來自該孵育場,無需從野外捕撈任何魚類。 
三、選擇採用符合永續標準所捕撈的漁獲; 
四、選擇來歷清楚的海鮮。 

享用海鮮,五「不」政策: 
一、不吃珊瑚礁魚類。珊瑚礁是海洋的熱帶森林,孕育豐富的海洋生物,為重要的海洋生態系之一,也是潛水生態旅遊的主角。捕撈珊瑚礁魚類會破壞珊瑚礁環境,連帶影響整個棲地物種的繁衍; 
二、不吃大型魚種或幼魚、魚卵。大型魚類營養層級較高,量少生物復原速度慢,其生存影響整體海洋生態的平衡,請拒絕食用。例如:鯊魚、鮪魚、鯨豚、旗魚等。幼魚與魚卵發展尚未成熟,應讓幼魚長大成為具備較高經濟價值,並有繁衍的機會,例如:鱘魚(魚子醬)、飛魚卵、魚勿仔魚(許多魚種的幼魚混合體); 
三、不吃深海魚類、稀有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深海魚類生存年齡長〈許多魚齡均超過100 歲〉,生長緩慢,若在繁殖年齡前被捕撈,無法繁殖下一代,導致快速滅絕。稀少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均應拒絕食用,例如:劍魚、黑鮪、鯊魚等; 
四、不吃非永續漁法所捕獲的海鮮。以破壞海洋環境或容易造成非目標物種死亡的漁法所捕抓的漁獲,應拒絕食用。非永續漁法:毒魚、炸魚、流網、三層刺網、底拖網等; 
五、不吃破壞環境與耗費自然生態的養殖海鮮。管理不良的養殖水產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疾病感染、物種侵略等問題;而依賴野生魚苗、以野生魚類餵養的水產,更加劇了對海洋資源的耗損,應減少食用。例如:中國的養殖蝦與養殖紅斑、東南亞的養殖石斑類魚種(老虎班、青斑)等。

永續海鮮五四三原則資料原截自餐桌上的海洋行動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finePrint&articleId=592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兩袖清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