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現場
這個是1月7日晚上在福山國小讀經班對小朋友及家長講述的
互動技巧分析:
1.由聽眾說部份內容, 如奶奶說 [什麼] 。
2.由聽眾做故事動作, 如拔雞毛, 剃羊毛, 雞哀叫, 羊哀叫, 爬山 。
3.由聽眾答故事答案, 如雞住雞舍, 算奶奶爬幾座山。
【說故事之後的一些思考】摘自胖叔叔故事海
1.在說故事的現場,很容易就可以從旁觀的角度分辨出是不是場好聽的故事(為什麼?因為只要看看孩子們的眼神和回應,如笑聲,表情和回答,還是孩子們會到處亂走?! 答案很明顯)。
2.開場一至兩分鐘的語調、節奏和風格,決定大部份成敗。
3.請問好聽故事的條件是什麼?(聲音表情? 肢體? 說的清楚,聽得懂? 有對白? 有生動的情節? 說故事的人喜歡這個故事? 繪本好看? 說故事的人喜歡說故事?)
4.如何選擇繪本? 自己喜歡看的(會心一笑,引你入勝,打動你心),自己喜歡講的(善於表現,反應良好,創意加分)。
5.如何創意加分? 開場引發動機,找尋對白場景,加入動作音效,配合聲音表情,分辨轉折關鍵,結合延伸專長。
6.興奮承接緊張,一同想像漫遊,享受童心回應,真心分享趣味。
7.時間和金錢花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8.故事志工說故事重在愛心,就像媽媽為孩子準備的愛心便當,沒人會要求菜色要像五星級大廚的作品,孩子一樣會喜歡。
9.說故事一定會有成有敗,只要效果不如預期,結束馬上想想那個環節出問題(精神專注? 熟悉度? 故事特質?)
10.為何要讓說故事技巧與時俱進? 因為希望孩子們開心愛聽,因為總不希望太常失敗,太常受傷可能會說不長久,說不下去哦。
那裡借:高市圖13本以上 http://webpac.ksml.edu.tw/bookDetail.jsp?id=64293&Lflag=1#
簡介:
派克到奶奶家做客,可是沒有床、枕頭、棉被、泰迪熊,怎麼辦呢?奶奶可厲害了,不但打扮入時,還手提包包在庭院砍樹,做了一張合適派翠克的床,還塗上藍色的油漆。更到雞舍收集了一堆雞毛,做了合適的枕頭;也到羊群休息的山坡上,剪了一堆羊毛,紡成線,做成一床溫暖的被子,又用窗簾布做了一隻超級無敵大的泰迪熊,正當一切都就緒時,天也亮嘍 ~
故事內容很有繪本的特性-重複故事的情結,提醒孩子。
配合故事,畫面上那由小而大的「WHAT!!」
無辜的派克,處心積慮叫派克去睡覺的奶奶......
讓課堂上傳個聽故事的孩子都大笑到不行 !哇!酷斃了!
其他人優秀腳本(摘自博客來)
讓孩子狂笑不止的《什麼!》,竟也讓孩子在無形中瞭解床、枕頭……的製作過程 ?!
文/寶妹
說故事前我先請問小朋友:「”什麼”的台語怎麼說?」
「蝦米。」小玫、小維異口同聲。
「”蝦米”,沒錯,今天要分享的故事就是《什麼》(蝦米)。」孩子一聽我說”蝦米”全笑了出來,沒辦法,誰叫”蝦米”唸起來的語調充滿戲劇性。而我只要一說”蝦米”,似乎就點中我的笑穴,讓我想起故事內容而狂笑不止,難過啊!
這都怪《什麼》裡的奶奶沒有事先幫來過夜的孫子準備......該準備的物品,而這一切居然是在孫子派克要上床睡覺前才發現?!
「派克啊!天色變暗了,上床去睡覺吧!」
「可是,奶奶......」派克說,「我沒有床。」
「什麼(蝦米)!!!?」奶奶叫了起來。(孩子聽到我說”蝦米”,大笑)
奶奶立刻跑到院子砍下一棵樹,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實木造型床組設計圖,再拿出鐵鎚、釘子,做了一張床。
「這是你的床,」奶奶說,「好了,上床吧!把你的頭放到枕頭上,去睡覺。」
「可是,奶奶......」派克說,「我沒有枕頭。」
「什麼(蝦米)!!??」奶奶叫了起來。(孩子狂笑,不過我想這全是因為奶奶太......太迷糊了。)
千萬別小看有點年紀的奶奶,她可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啊!一聽到孫子沒有枕頭就以跑百米速度衝向雞舍拔了一袋雞毛,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找來一塊布做成枕頭套,再將雞毛塞進去套子裡縫起來。
「派克,這是你的枕頭,」奶奶說,「好了,躺下來,把你的頭放到枕頭上,把毛毯蓋好,去睡覺。」
故事進行到這兒,我刻意停頓。
這些聰明、可愛的孩子們立即接上話:「可是,奶奶......」「我沒有毛毯。」「什麼(蝦米)!!??」話剛落笑聲隨即而來。
《什麼》就是這麼幽默有趣的故事,也無形中讓小朋友瞭解床、枕頭、毛毯......的製作過程。而且故事段落分明,再加上重覆的句型,孩子能充份掌握及預測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並適時地加入說故事行列,使原本的單向說故事轉變成雙向互動,讓孩子有高度的參與感而更融入故事情節。
不僅如此,故事每個段落的最後一句都會重覆前幾段的行為並累加此次的行動。例如:「上床去睡覺吧!」「上床吧!把你的頭放到枕頭上,去睡覺。」「躺下來,把你的頭放到枕頭上,把毛毯蓋好,去睡覺。」這幾句看似平常,卻能不斷加深孩子的記憶,也能增進小孩的語彙量。
孩子總是對喜愛的故事瞭如指掌,百聽不厭。若是說故事者漏說一段,小朋友可是會不留情面的指出錯誤,還能毫無差錯的逐字唸出呢!像我前不久說《什麼》時不小心漏了一段,孩子就......。真是不能小看小朋友的記憶力啊!
蝦米?!你問故事結局,你好奇。我只能說,這位奶奶簡直是傳奇,而孫子派克應該有失眠現象,哈!
關連經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語出:禮記 中庸第二 十章
要做一件事時,是事先準備,規劃妥當,優游從容的去做呢?
還是匆匆忙忙,臨時起意,做得焦頭爛額,一蹋糊塗?
是否有人平常自由自在,悠哉悠哉,遇到事情才臨時抱佛腳?
或老師老早宣佈要交的作業,心想:「來日方長,還早著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拋」,一旦期限已到,才亂了方寸,東抄西借,隨便應付,交差了事?如此學習痛苦,交作業痛苦,考試痛苦,做事痛苦,多累人呀!
現在換個方式如何?【禮記 中庸】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這就是做事、求學、讀書、處世的秘方,也是成功的不二法門。總統馬英九先生說:他父親在高中時,告訴他:「有原則不亂,有計劃不忙,有預算不窮。」這就是「凡事豫則立」啊。以這樣的態度求學、做事,才能真正的自由自在,優游從容。從今天起,試試「凡事豫則立」這個秘方吧!你將會發現一個新天地,「海闊由魚躍,天空任鳥飛」。 摘自心靈饗宴-生活的語花(一)
花路米愛註記:
「流光容易把人拋」語出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臨時抱佛腳」的典故 作者﹕子羽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諺語,通常是被用在批評平時不努力的人,事到臨頭才倉皇補救。那麼,「臨時抱佛腳」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南方有一個國家,舉國上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據說有一位罪犯觸犯王法,將要被判死刑,罪犯跑到寺廟裡抱著佛腳悔過,並表示今生願意剃度出家為僧,以贖滿身的罪惡,於是官員赦免他的死罪。後來該國的和尚來到中土傳經,也就順便將「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這句話傳入中國了。
還有另一個相關的趣事:相傳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告老還鄉,有一天,他和幾位鄰人閒聊,其中引經據典時還提及佛經,王安石便有感而發的說:「我老了,應該得去跟和尚作伴了。」於是說了一句古詩「投老欲依僧」;旁人聽完接著說了一句諺語「急來抱佛腳」。
當時,王安石聽了有些不悅,旁人馬上進一步解釋說:「第一句去『投』(頭);第二句去「腳」,就成了「老欲依僧,急來抱佛」?豈不是一個妙對嗎?」語畢,包括王安石在場的人聽了,都不自覺地莞爾一笑了!
這句成語源自宋朝阮閱的《 詩話總龜》前集引《古今詩話》。意思是說,大海遼闊隨魚跳躍,天空空曠任鳥飛翔,形容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有時也用來比喻可以充分施展抱負。然而,人在紅塵人世之中無法擺脫生老病死,怨恨情仇又總是在因果報應中迴圈不止,一個人如果不修煉永遠也無法達到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建構中
說故事的技巧
【互動10程序】 摘自Uncle Fat 胖叔叔 故事 海
1. 問候 ( 5秒)-熱情,興奮,溫暖,有精神,有自信,等回應
2. 介紹 (10秒)-簡單明確說出名字/單位/時間,不要發問
3. 開場 (45秒)-設計封面或書名的吸引點來問,快樂開講
4. 肯定提問-簡單問題配合動作暗示,大大鼓勵建立關係
5. 親身實境-自己當作故事中角色,聲音動作隨情節帶動
6. 互動設計-邀請聽眾一同做動作、學聲音或說重複台詞
7. 轉折-找懸疑有變化、需猜測、需決定的地方暫停詢問
8. 開放提問-告訴聽眾無標準答案,並大大肯定各種回答
9. 挑戰提問-強調問題較困難需要思考,藉以挑戰動動腦
10.延伸活動-問答(發生/發現/發展/發揮),唱遊,創作
【小提醒】不要問無效問題(不好回答的、沒人回答的、自找麻煩的)例如:你們猜我像什麼水果?你們知道我今天要講什麼故事?(這個"什麼"故事除外!!)你們喜不喜歡聽故事?有誰聽過這個故事?
說故事疑難思考
【一些疑難問題】
1. 如何記住故事內容?
2. 怎樣針對不同年齡小朋友選繪本?
3. 如何撰寫說故事企畫?
4. 如何安排說故事的環境?
5. 如何安撫愛洩底和亂講話的小朋友?
6.如何面對不太合理正常的回應答案?
7.要不要給獎品?
【一些思考方向】
1. 說故事的現場,很容易就可以從旁觀的角度分辨出是不是場好聽的故事(為什麼?因為只要看看孩子們的眼神和回應,如笑聲,表情和回答,還是孩子們會到處亂走?! 答案很明顯)。
2. 開場一至兩分鐘的語調、節奏和風格,決定大部份成敗。
3. 請問好聽故事的條件是什麼?(聲音表情? 肢體? 說的清楚,聽得懂? 有對白? 有生動的情節? 說故事的人喜歡這個故事? 繪本好看? 說故事的人喜歡說故事?)
4. 如何選擇繪本? 自己喜歡看的(會心一笑,引你入勝,打動你心),自己喜歡講的(善於表現,反應良好,創意加分)。
5. 如何創意加分? 開場引發動機,找尋對白場景,加入動作音效,配合聲音表情,分辨轉折關鍵,結合延伸專長。
6. 興奮承接緊張,一同想像漫遊,享受童心回應,真心分享趣味。
7. 時間和金錢花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8. 故事志工說故事重在愛心,就像媽媽為孩子準備的愛心便當,沒人會要求菜色要像五星級大廚的作品,孩子一樣會喜歡。
9. 說故事一定會有成有敗,只要效果不如預期,結束馬上想想那個環節出問題(準備時間? 到場時間? 精神專注? 熟悉度? 故事特質?)
10. 為何要讓說故事技巧與時俱進? 因為希望孩子們開心愛聽,因為總不希望太常失敗,太常受傷可能會說不長久,說不下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