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冀州 刺史 蘇章,為官清正,公私分明,從來不因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過壞人,深受百姓的愛戴。
蘇章與其下屬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年幼時兩人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簡直情勝手足。蘇章被委任為冀州刺史後,有一次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竟然犯了貪贓枉法的罪行,不僅罪證確鑿,而且已致民怨沸騰,紛紛上告。那位清河太守也知道自己東窗事發,驚恐萬狀,但聽說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蘇章,不禁心存幾分僥倖,希望蘇章能念及舊情,網開一面。
正在他惴ㄓㄨㄟˋ惴不安的時候,蘇章派來了手下人請他去赴宴。蘇章一見老友,忙迎上去拉著他的手,領他到酒席上坐下。兩個人相對飲酒說話,痛痛快快地敘著舊情,蘇章絕口不提案子的事,還不停地給老友夾菜,氣氛很是融洽。這時候,清河太守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懷著感恩戴德的心情對蘇章恭維說:「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 」(別人頭上都只有一個青天,而我卻有兩個)。言下之意,別人頂多有一個老天爺的照應,而自己卻得到了兩個老天爺的蔭護,實在是幸運。
聽了這話,蘇章推開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臉正氣地說:「今晚我請你喝酒,是盡私人的情誼;明天升堂審案,我仍然會公事公辦。公是公,私是私,絕對不能混淆!」
第二天,蘇章開堂審案,果然不徇私情,面對清河太守憤然作聲:「你有二天,我亦有二天,上天不可欺,民心不可辱,豈能因私而廢公?」於是按照國法將貪污枉法的清河太守正法了,冀州政風一時為之大振。
順帝時,遷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平生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正其罪。 《後漢書‧蘇章傳》 |
從這則故事裏,人們可看到清官和貪官兩種不同的臉譜。作為老朋友,當然不妨杯酒言歡,可一個得意忘形,自幸身免,暴露出逢迎拍馬的官場醜態;另一個則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表示了一秉大公的嚴正立場,在官官相護、營私舞弊成風的封建社會,後者精神還是很可貴的。誰說「貪官比清官好」,像蘇章這樣的清官,就是值得讚揚。
是以,私是私,公是公,兩者不是一回事,「私恩」豈能代替「公法」?蘇章那個犯下贓罪的老朋友自恃「獨有二重天」,以為可以憑藉與上司的關係而得到庇護、逃脫法律制裁,而蘇章卻不徇舊情,堅持公法,鐵面無私,維護了法律的公正與尊嚴,被傳為一時佳話。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篇》 |
「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與人和睦相處,有容人的雅量與堅持己見的操守,互相取長補短,不趨炎附勢,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為共同謀利,依附強權,各懷損他利己之鬼胎,故同而不和,壓抑不同意見,排斥異己。孔子將事事苟同、不講道德原則的人稱之為「鄉願」,他批評說「鄉願,德之賊也」,指出小人、偽君子定然是眾人所唾棄的。他講判斷一個人的德行「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應以善惡道德標準為依據」。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妥協的。
關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另有一則歷史故事:直言上諫 坦蕩無私【摘自明慧學校】
春秋時期,晏嬰在齊國為官。齊莊公三年,晉國大夫欒盈逃到齊國,莊公盛情款待他,他對群臣說:“欒盈很有才,我善待他,想讓他助我成就霸業。”
晏嬰和欒盈先已見面交談,他此時便對莊公說:“欒盈此人工於諂媚,他和臣交談時臣已感受到這一點了。我見他對主公極言奉承,無一句真心話。他如此行事,乃用心不軌,其意非善,主公還應有所戒備啊。”
莊公不聽,對欒盈寵信不減。欒盈在齊交結大夫,遍送賄賂,極力巴結,以至許多人都被其拉攏,力言其好。晏嬰反復上諫莊公,請他提防欒盈,最後莊公煩不勝煩,竟出語大罵說:“你不知好歹,難道欒盈和你有仇,你天天跟我說他壞話,我看所謂的奸人就是你這樣的人了!”
晏嬰毫不畏懼,他說:“主公喜愛甜言蜜語,欒盈便投其所好。如果說這樣的人為忠,那麼這樣的話誰不會說呢?我問心無愧,卻以之為恥,只有奸惡之人才這樣不以為然。”
一年過後,欒盈為晉國內奸的真情敗露,莊公不自加反省,卻仍指責晏嬰對他說話無理,有犯上之罪。
齊莊公六年,莊公被權臣崔杼殺死,無人敢去吊唁。晏嬰不顧個人安危,趴在莊公屍體上大哭。崔杼對晏嬰說:“主公對你並不重用,你為何哭他?”
晏嬰正色說:“忠不諂媚,奸不言真,我身為人臣,自當盡忠,又豈能只指責其錯失,而沒有大義呢?”
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他不畏死,殺他何益?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可收取民心。”
崔杼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上千名兵馬內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效忠並服從於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已經殺了七個人,氣氛十分恐怖。
輪到晏嬰了。大家屏住呼吸,只見晏嬰從容的端起滴過血的酒杯,義憤填膺的對天悲嘆道:“可恨!崔抒無道弒君王。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便一飲而盡。崔杼惱羞成怒,惡狠狠的用劍頂著晏嬰的胸膛,要他從新發誓。晏嬰毫不畏懼,厲聲回答:“我晏嬰決不屈服於你!”崔杼就要下手。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的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崔杼無可奈何,怒視著晏嬰離去。
齊景公繼位後,晏嬰見他寵信梁丘據,對梁丘據的諂媚之言全然接受,不覺心憂。一次,梁丘據又胡言奉承景公,景公對眾臣說梁丘據和他最為和諧,晏嬰就此上前道:“臣不是這樣看。梁丘據分明是無端誇獎主公,全無根據和由頭,這只是諂媚之言罷了。你們之間只是‘同’,而不是‘和’,這豈是和的真意呢?”
景公臉上無光,只道:“這有甚麼分別嗎?”
晏嬰直言道:“當然不同了!和諧就像做羹湯一般,用水、火、醋、肉醬、鹽、梅等各種調料,經攪拌糅合使味道適中,先用火燒煮,淡則加料,濃則加水,如此方能食之味佳。君臣之道也該如此,君主正確的,臣子應極力維護。君主不對的地方,臣子也應指出來,以正過失。這樣,國家才能安定,政事才沒有失誤。”
景公聽之茫然,晏嬰隨即又說:“梁丘據之人,為取主公歡心,不問好壞,順從主公行事出言,始終和主公保持一致,這是‘相同’怎麼是‘和諧’呢?這樣對主公對國家有甚麼益處呢?無端吹捧卻會助長主公驕傲之心。聽他之言,如同在水裏加水,談不上甚麼味道。又好比琴瑟,只彈一個聲音,沒有人會去聽他啊”
景公聽罷方悟,久思過後,不禁稱好。他對眾臣說:“早聞晏嬰勇氣過人,忠義可嘉,今日我終於親眼見到了。他不怕惹我生怒,敢言人之不敢言,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與小朋友互動(待續)
成語解釋
惴惴不安. 注音一式. ㄓㄨㄟˋ ㄓㄨㄟˋ ㄅㄨˋ ㄢ. 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詳見這
注音測驗:一陣大浪打來,船上的人都「惴惴」不安。 選一個(摘自 漢字烤酒)
1、ㄔㄨㄢˇ
2、ㄓㄨㄟˋ
3、ㄊㄨㄢ
4、ㄔㄨㄞˋ
網頁使用tips:當您將滑鼠移至超連結時,指標的形狀會變成手指形狀。當您按一下超連結時,可以開啟資料、圖片或連結至其它網頁。
風紀股長的兩難 作者:林水秀 2001年
面對職責和好友,老師態度很重要。
看了今天實習班上一位同學的日記,
她是班上的幹部,擔任的職務是風紀股長。
第一次看到她時,她正拿著掃把掃著走廊,非常仔細的。
從背後看到她,瘦瘦高高的,又留個男生短髮,差點以為她是個男孩。
後來,在開第一次班會時,我才發現她是班上的風紀股長,
心裡想,風紀股長是班上的黑臉,她,薄薄的肩膀擔得起嗎?
看了她幾天家庭聯絡簿上的小日記,
約略可以猜測出她的個性:內斂、律己甚嚴。
今天她在小日記上寫著她的困擾,
正巧她的困擾也是我小時候的困擾。
於是我請教了我的實習師傅。
風紀股長的職責在於維持班上秩序。
但是當自己好朋友的行為影響了班級秩序,
而她剛好又是擔任班長、副班長之類的班級重要幹部時,自己該怎麼辦呢?
是一視同仁地將她登記下來告訴老師呢?
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作沒看到呢?
以前者的方式來處理怕傷害了二人之間珍貴的友誼;
以後者來處理不免又招惹到「以私害公」之嫌,
這樣真是一種兩難。
這樣的兩難要可以順利處理的話,老師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態度及作法應該是:
1.學期之初所選的班級幹部,必須是透過全班公開的選舉而產生的。
而在選舉幹部之前,
老師也必須提醒學生以認真的態度來思考合適的人選,
以及大略地說明該幹部的職責何在
並且要求被選出來的幹部日後需
以公平來協助老師建立班級的常規。
2.幹部平時在行使權力時,除了公平之外,
更必須注意到時間或是地點是否適宜。
例如當有老師在上課時,
幹部所有手邊的待辦事項應完全暫停下來,
不可以影響老師的上課以及其他同學的受教權。
須知幹部在不適當的時間處理班上事務時,
就是班級秩序紊亂的開始。
3.如果真的還是發生了不可避免的衝突的話,
切忌在公開的場合開罵或是做體罰。
畢竟幹部的自尊心仍要維護,
當老師的需要私下處理因為行使幹部權力而引起的學生情緒問題。
以這位風紀股長這次的作法為例,
她認為班長及副班長因為職務權力行使而影響了班級秩序,
所以她仍然將班長及副班長的名字和其他上課說話同學的名字一起送到了老師手上,
我們以為風紀股長這種不徇私、以公平為首要考量的作法是正確的。
當老師手上拿到這一份名單後並沒有直接依名單來做處分,
而是在班上要求說話、破壞秩序的同學自己承認,
班長、副班長因為不認為自己有危害班級秩序而沒有承認,
此時老師將班長、副班長找到辦公室來詢問事情的真相,
然後再以幹部必須謹守的分寸來訓誡他們一番,
並且告訴她們二人風紀股長這樣的作法不僅維護了公平的原則,
更提醒了二人該有的分寸何在,
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這樣的處理方式堪稱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