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以為常的週遭,每天上演著我們所沒看見的故事... 我們世界的故事,揭發你從未深入了解的社會議題。
1東西的故事 - The Story of Stuff
The Story of Stuff 系列第一集
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物質,生活卻越來越不快樂?
究竟是什麼束縛了我們的生活?
是誰為了一己之利而罔顧社會公義?
一起來看看「東西的故事」。
影片來源:storyofstuff.com
中英字幕:TaiwanFighting (Youtuber)
*註:storyofstuff.com 說明此影片可免費公開自由複製傳送,然而中文譯者寫了字幕上傳此影片到 Youtube 卻被指違反版權而遭刪除,因此他對影片畫面做了左右相反的處理以免再被 Youtube 刪除,觀賞不便之處請見諒。
2瓶裝水的故事The Story of Bottled Water
3電子產品的故事 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新手機才用了一年多,又要買新的了嗎?是為了搶買最新推出的型號,還是你的手機已經故障連連,要維修比買新的還貴?不論是以上何者,都是被人刻意設計的產品淘汰過程;為了讓人們維持消費,好讓製造商的收入源源不絕,現今許多產品都遭到「計劃過時」(planned obsolescence),也就是故意設計成既不耐用、又不耐修,而且難以升級。要不然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外觀、功能都只有些微差距的新型機種,讓我們傻傻地追著「流行」跑。
在「電子產品的故事」中,安妮抽絲剝繭地探討這種「故意設計來丟掉的產品」,從生產到廢棄分別會產生什麼問題,如果我們把玩新 "iPhone" 、"iPod" 、"iPad" 的同時,不希望這些東西在中國、非洲造成毒物污染威脅,甚至在台灣毒害勞工和孩子們,就一起來聽安妮說故事,並加入她的行動吧!
這系列的影片把很容易讓人把問題都歸於政府以及企業,但是不要忘了需求才能影響供給,因此最需要負責任的人就是自己。捫心自問你一生中是否為了方便而隨地丟垃圾,為了省事沒有垃圾分類,怕麻煩把重金屬(如電池、溫度計等.....)、機油丟入溪水或土壤。捫心自問你購物是否會以產品是否環保為最優先考量,是否能減少使用塑膠袋,是否能隨時隨地節約能源,如果你做到了你身邊的人有嗎?人類的行為是互動的,沒有我們的需求,企業永遠不會以環保為最優先考量。指責政府跟企業很容易,以身作則卻很難。
4民主失竊的故事 The Story of Citizens United v. FEC
《東西的故事》第二季:我們在第1季影片中檢視了岌岌可危的物質經濟系統,現在我們來看看系統背後的故事。企業的權力無限上綱,甚至可以影響決策者制訂政策,這在台灣也已見怪不怪。安妮和「東西的故事」影片小組這次再度出擊,目的是為了提醒所有公民在扭轉消費文化之餘,別忘記政策與法律也是許多環境災難的根源,她呼籲大家一起發揮公民的力量,讓政府更有擔當於監督企業污染,讓企業真正能為民服務,而非本末倒置,犧牲人民的政治權利和生活品質來為企業服務。
主講人:安妮‧雷納德。影片製作:Story of Stuff Project & Free Range Studio。字幕翻譯:看守台灣協會。影片字幕編輯:擊流影游工作室。